东方红,太阳升。201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纪念日。当日清晨,学校党委书记罗海鸥来到中山校区鸟语花香、如诗如画的国学园,与自发来到这里晨读的30多名青年学生一起,迎着朝阳诵读文学经典,品味文化与文学大餐。
国学园里,意蕴厚重的景观石静卧在生机盎然的草木丛中,在朝阳的照耀下,光影交错、斑驳陆离、文气充盈,展现出古老而又长青的大学应有的浩然精气神。景观石上刻写着老子的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”、孔子的“有教无类”、董仲舒的“太学者,贤士之所关也,教化之本源也”、朱熹的“博学之、审问之、慎思之、明辨之、笃行之”和蔡元培的“技进乎道”,系统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,彰显了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大学文化气象。景观石前,青年学生簇拥在罗书记身边,认真诵读文学经典,还不时向罗书记请教,虚心接受书记教诲,颇有“问道”意境。国学园里书声琅琅、书香四溢,展示出新时代学校师生惜时如金的奋斗自觉,坚定的文化自信,以及“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、为往圣继绝学、为天下开太平”的境界与担当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,“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,并指出,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,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”。那么什么是文化的“根”?罗书记凭借多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积累,鲜明地指出,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,尤其是几千年来那些进入心魂、融入血脉的中华元典精神,便是我们文化的“根”。没有这个“根”,我们的大学便是“在”中国的大学,而不是中国“底”大学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”之意,也是校党委营造国学园的原因。在校党委书记罗海鸥的带领下,学校中山校区建设了以国学园、中山园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景观,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“以景感人、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”已成为学校育人教化的一大特色,《中国教育报》《光明日报》等作了专题报道,厦门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还邀请罗海鸥书记前去作校园文化专题讲座。
有教无类 师生问道